地藏經解讀·下卷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復相扶助,勸令牢脚,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銷滅。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解讀:地藏菩薩向佛陀稟告,他觀察閻浮提的眾生,起心動念,無一不是在造業。即使偶然獲得善的利益,也常常退失最初的善心;如果遇到惡的因緣,惡念就會念念增長。這些人就像是行走在泥濘中,身上背負著沉重的石頭,腳步越來越艱難。如果能夠遇到善知識,幫忙減輕甚至完全卸下重擔,並給予扶持和鼓勵,勸他們站穩腳步,如果到達平坦的地方,就要記得遠離惡路,不要再次走入。地藏菩薩又說,習慣作惡的眾生,從微小的惡念開始,就會不斷累積,直到無量。這些眾生在臨命終時,父母眷屬應該為他們修福,以幫助他們往生善道。可以懸掛旗幡、點燃油燈、讀誦經典、供養佛像和聖賢像,甚至可以念佛菩薩和辟支佛的名號,一字一句傳入臨終之人的耳中,或者種在他们的意識深处。這些眾生雖然因為生前所造的惡業,必定會墮入惡道,但藉由眷屬為臨終之人所修的聖因,就能讓他們所造的罪業都能夠銷滅。如果能在往生後四十九天內,廣造各種善行,就能夠使這些眾生永遠脫離惡道,往生人天,享受殊勝的快樂,也能為在世的親屬帶來無量的利益。這段主要描述了世間眾生因惡習所造的輪迴之苦,也突顯臨終助念的重要性,強調眷屬為亡者修福的重要性,能使亡者解脫惡道。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彊過百斤。忽遇隣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解讀:地藏菩薩勸勉閻浮提的眾生,在臨終的時候,千萬不要殺生,或者造作其他的惡因,也不要祭拜鬼神,祈求山精水怪等。因為這樣做,不僅不會對亡者帶來任何的利益,反而會讓他們增加罪業,加重他們的痛苦。即使來世或今生,有福報能投生在天道或人道,也會因為臨終時眷屬所造的惡因而受到連累,晚一些才能夠往生到善道。更何況是那些生前就沒有修積任何善根的臨終之人,他們只能按照自己所造的業力,墮入惡道受苦,他們的眷屬又怎麼能忍心再為他們增加惡業呢?這就像是,有一個人從很遠的地方來,斷了糧食三天,所背負的擔子已經超過百斤,這時候又突然被鄰居強加上一些東西,讓他更加地困苦。地藏菩薩說,他觀察閻浮提的眾生,只要能在佛法中,做到任何善行,哪怕是微小如一根毛髮、一滴水、一粒微塵,所有這些善行所產生的利益,都會由自己獲得。 这段经文告诫众生在临终时不可杀生祭祀,不仅无法利益亡者,反而增其业障,並强调在佛法中,即使是微小的善行都能使自己受益。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解讀:此段描述大辯長者請教地藏菩薩關於亡者是否能獲得利益。當時,法會中有一位名為大辯的長者,他早已證得無生之理,能夠化度十方眾生,這次顯現長者的身分。他合掌恭敬地向地藏菩薩請教,說:「大士!如果南閻浮提的眾生,在往生之後,他們的家屬無論大小,為他們修持功德,甚至設齋、造作各種善因,那麼這些往生的人,能否得到大的利益而解脫呢?」地藏菩薩回答說:「長者!我今天將為未來和現在的一切眾生,藉由佛陀的威神之力,簡略地說明這件事。長者,未來和現在的眾生,在他們臨命終時,只要能夠聽到一尊佛的名號、一尊菩薩的名號,或是一尊辟支佛的名號,不論生前是否有罪,都能夠得到解脫。」地藏菩薩接著說:「如果有人在世時,沒有修習善因,反而造作了很多罪業,在他們往生後,家屬無論大小,為他們修持福利和各種聖事,亡者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剩下的六分功德,都由生者自己得到利益。因此,未來和現在的善男子善女人,要趁著身體健康時,自己修習功德,這樣才能得到完全的功德利益。無常大鬼隨時可能到來,當人往生時,神識會處在冥冥之中,不知道自己所造的罪業和福報,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如同癡呆和耳聾一般。他們的魂魄或在各處官署,辯論業力果報,等審判確定之後,就會依據所造作的業力去受生。在這段還沒有決定往生之處的期間,亡者心中充滿千萬種愁苦,更不用說是墮入惡道的痛苦了。這些往生之人,在還沒轉生之前,在這四十九天之內,會時時期盼著骨肉親屬,能夠為他們修福,救拔他們。過了這段時間之後,他們就只能隨自己的業力去受報,如果是罪人,則會經過千百年都不能解脫。如果是犯了五無間罪,就會墮入大地獄中,經歷千萬劫的痛苦。」這段經文明確指出了臨終助念的重要性,以及眷屬為亡者修功德的利益。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解讀:地藏菩薩接著告訴長者,那些造作罪業的眾生,在命終之後,他們的親屬如果為他們設齋供養,來幫助他們往生善道,在齋食還沒結束,或者準備齋食的過程當中,米湯菜葉等食物都不能丟棄在地上,而且各種食物,一定要先供養佛和僧眾之後,才能自己享用。如果有任何違犯,或者不夠精勤,亡者都得不到任何的幫助。如果能精勤護持清淨,並將食物供奉給佛陀和僧眾,往生者就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所以,閻浮提的眾生,如果能夠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眷屬,在往生之後設齋供養,並真心誠意、勤奮懇切的去做,這樣的人,無論是生者還是亡者都能得到利益。地藏菩薩說完這些話時,在忉利天宮中,有無數閻浮提的鬼神,都發起了無量菩提之心。大辯長者,也向地藏菩薩作禮,並退了下去。這段指出了營齋的注意事項,強調應清淨供養、如法進行,才能對亡者有真正的利益,也說明了地藏法門的殊勝,能夠感化鬼神。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所謂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解讀:此段描述了閻羅王及其眷屬來到忉利天宮。當時,在鐵圍山內,有無量的鬼王,他們與閻羅天子一同來到忉利天宮,拜見佛陀。這些鬼王包括:惡毒鬼王、多惡鬼王、大諍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飛身鬼王、電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噉獸鬼王、負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禍鬼王、主食鬼王、主財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主產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險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等等。 這些大鬼王,各自都帶領著數百千的小鬼王,他們都居住在閻浮提,各有所負責的事物。這些鬼王和閻羅天子,藉著佛陀的威神之力,以及地藏菩薩的威神力,才能夠一同來到忉利天宮,並站立在一旁。閻羅天子胡跪合掌,向佛陀稟告,他們和所有鬼王,都是承蒙佛陀的威神之力以及地藏菩薩的加持,才能來到忉利天宮參加法會,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獲得善利的機會。現在閻羅天子有一些疑問,希望能請佛陀慈悲為他們解說。這段點明了閻羅王和鬼王們來到忉利天宮的原因和動機,突顯了佛陀和地藏菩薩的威德。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迴視地藏菩薩,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脫獲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云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解讀:佛陀允許閻羅天子發問,並表示會為他解說。於是,閻羅天子先瞻仰了世尊,又回頭看著地藏菩薩,然後向佛陀稟告:「世尊,我觀察地藏菩薩,在六道之中,以百千種方便法門,來度化受罪受苦的眾生,從不感到疲倦,這位大菩薩具備了如此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然而,這些眾生,即使暫時脫離罪報,沒過多久,又再次墮入惡道。世尊,既然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為什麼這些眾生還是不能依循善道,永遠得到解脫呢?希望世尊能夠為我解說這個疑惑。」這段是閻羅天子的疑問,他虽然見證了地藏菩萨的不可思议,但还是不解众生为何不能永远依止善道,体现了众生的业力与习性之顽固。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彊,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携接手,引出險道,免諸惡毒,至于好道,令得安樂,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已後,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難得出,復損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臨別之時,知識又言:『若見親知及諸路人,若男若女,言於此路多諸毒惡,喪失性命。無令是眾,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欲生天人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歷。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復入。逢見他人,復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解讀:佛陀回答閻羅天子說,南閻浮提的眾生,他們的根性非常剛強,難以調伏。即使地藏菩薩在百千劫中,不斷的救拔這些眾生,想要讓他們早日解脫,但是這些眾生因為業力深重,即使暫時脫離了惡道,仍然會再度墮入。菩薩為了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輪迴,就用方便的力量,拔出他們過去世的業緣,使他們能夠覺悟到自己的宿世,但是,這些閻浮提的眾生因為惡習深重,所以才會不斷地脫離惡道又再度墮入。如此勞累著菩薩,經過長久的劫數,才得以度脫他們。佛陀以一個譬喻來說明,就像有一個人迷失了方向,誤入了充滿危險的道路,這個險道中,充滿了夜叉,以及虎狼獅子、毒蛇猛獸等等。這個迷路的人,在險道中,隨時都會遭受到毒害。這時,剛好有一個善知識,熟悉各種法術,能克制各種毒害和夜叉,他遇到這個迷路的人,就告訴他:「你為什麼要進入這個危險的道路呢?你又有什麼能力可以對抗這些毒害?」這個迷路的人,聽到這些話,才驚覺自己誤入了險道,立刻想要退出這條路,尋求出路。善知識於是就拉著他的手,帶領他脫離險道,免受各種毒害,將他引導到安全的道路,並讓他感到快樂,並告誡這個迷路的人:「從今以後,千萬不要再走這條路,這條路一進去就很難出來,而且會傷害性命。」迷路的人也因此對這個善知識心生感激。在臨別時,善知識又告誡迷路人,如果遇見親戚朋友和路上行人,不論男女,都要告訴他們,這條路充滿了危險和毒害,會喪失性命,千萬不要讓他們自取滅亡。佛陀接著說,地藏菩薩就是具備這樣的大慈悲,所以才會救拔受罪受苦的眾生,讓他們能夠往生天道人道,得到快樂。這些受罪的眾生,知道了自己所造的惡業會帶來的痛苦之後,從惡道脫離,就永遠不再走入。就像迷路的人,誤入了險道,遇到善知識的引導後,就永遠不再進入險道。如果又遇到其他人,也會勸他們不要進入險道,並且告訴他們自己因為曾經迷失方向,才能得到解脫,因此不會再次進入。但如果這個人再次踏入險道,仍然會感到迷惘,甚至不覺得自己又重新走入了曾陷入的險道,甚至因此而喪失性命,如同墮入惡道一樣。因此,地藏菩薩以他的方便之力,讓眾生得以解脫,往生到人天善道,但這些人如果沒有好好修行,很快又會再次墮入,如果他們的業力非常強大,就會永遠待在地獄,沒有辦法解脫。这段经文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慈悲和方法,也指出了众生业力的强大,即使有佛菩萨的救度,也可能因恶习深重而再次堕落。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勅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佛讚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解讀:這段描述了鬼王們的發願與佛陀的讚歎。當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地向佛陀稟告,他們這些鬼王的數量無量無數,在閻浮提中,有的會利益眾生,有的會損害眾生,所行之事各不相同。這些都是因為業報,使得他們的眷屬,在世間遊行,多為惡少為善。如果經過人們的家庭,或是城邑聚落、莊園房舍,看到有男子或女人,修行微小的善事,哪怕只是懸掛一面旗子,或是供養一點點香花,來供養佛像或菩薩像,或者讀誦經文,焚香供養一句或一偈,他們這些鬼王都會像過去、現在和未來諸佛一樣,敬禮這些行善的人。並且,他們也會命令他們手下的小鬼,各司其職、各盡其力,守護這些行善的人,不讓任何惡事、橫禍、惡病等不如意的事,接近這些人所居住的房舍,更不用說進入他們家門了。佛陀讚歎鬼王,說:「很好!很好!你們和閻羅王能夠如此擁護行善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也會告訴梵王和帝釋天,讓他們來護持你們。」這段說明了鬼王也是有慈悲心的,也會因敬佩行善者而发愿护佑他们,亦能受到佛陀的嘉许。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業緣,主閻浮人命,生時死時,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絃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祇,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集聚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辯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解讀:這段經文描述了主命鬼王向佛陀陳述其職責,以及眾生在生死之際的種種情況。當時,會中有一位名為「主命」的鬼王,向佛陀稟告說,他由於過去的業緣,負責掌管閻浮提眾生的生命,無論是出生或死亡,都由他來掌管。從他的本願來說,他很想要利益這些眾生,但是,眾生不了解他的心意,導致他們在生或死的時候都得不到安樂。 閻浮提的人,在嬰兒出生的時候,無論男女,在生產之時,應該多做善事,增益所居住的房屋,以令土地神歡喜,進而保護母子,使他們獲得安樂,並利益眷屬。當嬰兒出生後,切記不要殺生,也不要為了供給產婦的飲食而殺害生命。如果廣邀親戚朋友來飲酒吃肉、唱歌奏樂,反而會讓母子都無法安寧。這是因為在生產之時,有無數惡鬼和山精水怪,都想要來吸食腥血。如果能夠讓住宅的土地神來保護母子,就能讓他們感到安樂,並獲得利益。但是,往往有人因為看到母子平安無事,反而會設宴祭祀,答謝土地神,卻又因為殺害生命、廣邀親友而造作惡業,導致子母都受到惡業的影響。另外,閻浮提的眾生在臨命終時,不論生前是善是惡,他都想讓這些往生的人,不要墮入惡道。如果他們生前能自行修善,更能增加他的力量。然而,閻浮提中,行善之人,在臨命終時,也會有百千的惡道鬼神,變化成父母甚至親屬的樣子,引誘亡者墮入惡道,更何況是那些本來就造作惡業的人呢?因此,這些閻浮提的眾生在臨命終時,神識會變得昏昧,無法辨別善惡,甚至眼睛和耳朵都失去聽聞的功能。這時,眷屬們應該為他們廣設供養,誦讀經典,稱念佛菩薩的名號。如此種種善緣,才能讓亡者遠離惡道,各種魔鬼和邪神也都退散。佛陀,所有眾生在臨命終時,如果能夠聽聞到一尊佛的名號、一尊菩薩的名號,或是一句一偈的大乘經典,我觀察這樣的人,除了犯下五無間殺害的重罪之外,其他犯下的小小惡業,原本應該墮入惡道的,都可以立刻得到解脫。這段描述了鬼王管理閻浮提眾生生死之責,並說明了世人生死之际会面临的困境,以及应该如何应对,也强调了临终闻法,可以解脱恶道之苦。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却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天人,亦不可限量。」
解讀:佛陀讚歎主命鬼王,因為他的大慈悲,能夠發起如此廣大的誓願,在生死輪迴中,保護眾生。 佛陀囑咐主命鬼王,在未來的世間,如果有男子女人,在生死之時,你都不要退轉這個誓願,都要讓他們得到解脫,永遠獲得安樂。主命鬼王回答佛陀,他不會讓佛陀擔憂,他發誓在自己的一生,都會念念守護閻浮提的眾生,讓他們在生或死都能得到安樂。他希望眾生都能在生死之時,相信他的話,這樣必定可以得到解脫,獲得極大的利益。 隨後,佛陀告訴地藏菩薩,這位鬼王主命,他已經經歷了百千生,都擔任鬼王,在生死輪迴中護持眾生。他其實是一位大菩薩,因為慈悲心和誓願力,才顯現大鬼的身形,並不是真正的鬼。經過一百七十劫之後,他將會成佛,號為「無相如來」,所處的劫名為「安樂」,世界名為「淨住」,佛的壽命長遠到不可計算。地藏,這位鬼王所做的事,是如此不可思議,他所度化的天人,也是不可限量的。這段經文點出了主命鬼王的本質,以及他為了救度眾生而發下的宏願,也暗示了善恶、鬼神并不绝对,只要发心利生,皆可成就佛果。
稱佛名號品第九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願,吾亦無憂現在未來一切眾生。」
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暫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況塑畫形像、供養讚歎?其人獲福,無量無邊。
「又於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性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是人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波頭摩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歷於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於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又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師子吼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毘婆尸。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永不墮惡道,常生人天,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無量無數恒河沙劫,有佛出世,號寶勝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畢竟不墮惡道,常在天上,受勝妙樂。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寶相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羅漢果。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袈裟幢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於過去,有佛出世,號大通山王如來。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廣為說法,必成菩提。又於過去,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說佛。
「世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號,功德無量,何況多名?是眾生等,生時死時,自得大利,終不墮惡道。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銷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銷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
解讀:地藏菩薩向佛陀稟告說,他為了未來世的眾生,將要宣說能夠在生死輪迴中獲得大利益的法門,希望佛陀能夠允許他說。佛陀也允許地藏菩薩,並說現在正是你發起慈悲心,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的時候,應該盡快說。佛陀表示自己將要涅槃,希望地藏菩薩能早日完成所發的誓願,他也就不必擔憂現在和未來世的眾生了。地藏菩薩接著就向佛陀說,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號為「無邊身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只要短暫生起恭敬之心,就能夠超越四十劫的生死重罪,更何況是雕塑佛像、供養和讚歎佛陀呢,那所獲得的福德更是無量無邊。在過去恆河沙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號為「寶性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在一彈指的時間內,發心歸依,這個人將在無上菩提道上,永遠不會退轉。在過去,有一尊佛出世,號為「波頭摩勝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通過他們的耳朵,這個人將能夠一千次往生到六欲天中,更何況是真心誠意地稱念佛號呢? 在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號為「師子吼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在一念之間歸依,就能夠遇到無量諸佛,得到佛的摩頂授記。在過去,有一尊佛出世,號為「拘留孫佛」,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能至心瞻仰禮拜,或是讚歎,這個人將在賢劫千佛會中,成為大梵天王,得到授記。在過去,有一尊佛出世,號為「毘婆尸佛」,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將永遠不會墮入惡道,常常往生人天,享受殊勝的快樂。在過去無量無數恆河沙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號為「寶勝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將能畢竟不墮入惡道,常常往生天上,享受殊勝的快樂。在過去,有一尊佛出世,號為「寶相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能生起恭敬心,這個人將很快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位。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號為「袈裟幢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就能超越一百大劫的生死重罪。在過去,有一尊佛出世,號為「大通山王如來」,如果有男子女人聽到這個佛號,就能夠遇到恆河沙數的佛,廣為他們說法,必定能夠成就菩提。在過去還有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等等無數不可說的佛。 地藏菩薩接著說,現在和未來世的一切眾生,不論是天人或是凡人,不論男女,只要能念出一個佛的名號,就具有無量的功德,更何況是稱念更多佛號呢?這些眾生無論生時或死時,都能夠得到大利益,永遠不會墮入惡道。如果有臨終的人,他的家屬即使只有一個人,能為他高聲念一佛號,就能夠消除這個臨終人所犯的五無間罪,以及其他的業報。即使是五無間的重罪,即使經過億劫都無法解脫,若能承藉著在臨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號的功德,罪業也能夠逐漸消滅。更何況是自己稱念佛號,所獲得的福德更是無量,所滅除的罪業更是無數。這段強調了稱念佛號的功德不可思議,能消除重罪,增加福報,並使眾生在生死之際都能得到大利益。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
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瘂,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解讀:地藏菩薩承佛威神之力,從座位起身,胡跪合掌,向佛陀請教關於眾生布施的果報差異。地藏菩薩說,他觀察到業道眾生,在布施時,所獲福報有輕有重,有的是一生受福,有的是十生受福,有的則是百生千生都可受大福報。他希望佛陀能為他解說其中的原因。佛陀告訴地藏菩薩,他將在忉利天宮,向大眾說明閻浮提眾生布施時,功德輕重差別的道理,要地藏菩薩仔细倾听。地藏菩萨表示自己对此有疑惑,非常乐意听闻。佛陀接著向地藏菩薩說明,在南閻浮提,如果有國王、大臣、長者、剎帝利、婆羅門等,遇到最貧窮下賤,甚至有殘疾、瘖啞、聾啞、盲癡等種種不健全的人,如果這些國王等人能夠以大慈悲心、和善的笑容,親手將物品佈施給他們,或者讓其他人代為布施,並且用溫柔的話來安慰他們,這些國王等人所獲得的福報,如同佈施給百恒河沙數佛的功德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國王等,對於最貧窮下賤,以及不健全的人,都能夠發起大慈悲心,因此他們所獲得的福報才有如此之大,使他們在百千世中,常能享有七寶具足的福報,更不用說衣食享用了。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國王或婆羅門等人,遇到佛塔、寺廟,或者佛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的形像,能夠親自籌辦,供養佈施,這些國王將能得到三劫轉世為帝釋天王,享受殊勝的快樂。如果還能將布施的福報,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那麼這些國王就能在十劫之中,常常當大梵天王。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國王、婆羅門等人,遇到過去佛的塔廟或經典佛像,已經毀壞殘破,能夠發心修補,這些國王可以自己出資修復,或者勸其他人一起出資,甚至有百千人一同出資修補。這些國王將可以在百千生中,常常轉生為轉輪聖王。而其他一同布施的人,也將在百千生中,常常轉生為小國國王。如果還能在塔廟前,發願將功德迴向法界,這樣的國王以及其他布施的人,都能夠最終成就佛道,其果報是無量無邊的。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國王或婆羅門等人,看見老年、生病或臨盆生產的婦女,如果能在短暫的時間中,發起廣大的慈悲心,佈施醫藥、飲食、臥具,讓他們感到安樂,這種福報最為不可思議,能使他們在一百劫中,常常當淨居天主,在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最終一定能夠成佛,永遠不會墮入惡道,甚至在百千世中,都不會聽到痛苦的聲音。佛陀接著告訴地藏,如果未來世有國王或婆羅門等人能如此布施,將獲得無量福報,如果還能將此福報迴向給法界,無論多少都能最終成佛,更何況是釋梵轉輪王的果報呢?因此,地藏,要勸勉眾生,都應當這樣學習布施。 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種下微小的善根,即使只有毛髮、微塵那樣微小的善根,他們所獲得的福報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佛像、菩薩像、辟支佛像或轉輪聖王像,並能布施供養,就能獲得無量的福報,常常在人天享受殊勝的快樂,如果還能將這些功德迴向給法界,那福報就更加不可思議。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大乘經典,或聽聞到經典的一偈一句,就能夠生起殷重心,讚歎恭敬並布施供養,此人將會獲得無量無邊的果報,如果能將此功德迴向法界,其福報更是難以比喻。 佛陀還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到新的佛塔寺、大乘經典,能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如果遇到破舊毀壞的佛塔、佛寺、大乘經典,能夠發心修補整頓,無論是自己發心,或勸他人一起發心,這些人將會在三十生中,常常成為小國國王。而那些發起修補的檀越施主,則將常為轉輪聖王,並以善法教化其他小國的國王。佛陀又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所種的善根,不論是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哪怕只是一毛一塵、一沙一滴的微小善事,如果能夠將這些善事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這個人都能在百千世中,享受極其美好的快樂。如果只是迴向給自己或家人,那麼所獲得的福報也將會在三生之中享受,這就是「捨一得萬報」的道理。佛陀在此最後總結說,布施的因緣與果報就是如此。这段经文详细描述了不同的布施所获的功德和果报,强调了发心和回向的重要性,即使微小的善行,如果以广大的心来做,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报。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爾時,堅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從昔來,瞻視頂禮無量菩薩摩訶薩,皆是大不可思議神通智慧,廣度眾生。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諸菩薩,誓願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亦化百千身形,度於六道,其願尚有畢竟。是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所發誓願劫數,如千百億恒河沙。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龕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讚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世尊!未來世中,及現在眾生,若能於所住處方面,作如是供養,得如是利益。」
解讀: 此段是堅牢地神向佛陀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並說出供養地藏菩薩的利益。當時,堅牢地神向佛陀稟告,他說,他從過去以來,曾瞻仰頂禮過無量菩薩,他們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神通智慧,廣度眾生。而地藏菩薩摩訶薩,在所有菩薩之中,誓願最為深重。地藏菩薩在閻浮提,與眾生有著深厚的因緣。即使是如文殊、普賢、觀音、彌勒等大菩薩,也都能化現百千種身形,度化六道眾生,但他們發的誓願也都有完成的一天,而地藏菩薩教化六道一切眾生,他所發的誓願,經過的時間,如同千百億恆河沙劫一般漫長。 堅牢地神說,他觀察到未來和現在的眾生,如果在他們所居住的地方,選擇南方乾淨的地方,用土石竹木建造龕室,在其中雕塑、彩繪,乃至用金銀銅鐵製作地藏菩薩的形像,並用香來供養,瞻禮讚歎,這個人所居住的地方,就能夠得到十種利益。這十種利益是:一、土地肥沃豐饒;二、家宅永遠平安;三、過往的亡者可以往生天界;四、在世的人能增長壽命;五、所求都能如願;六、沒有水災和火災;七、虛耗和災禍都能夠避開;八、不會再有惡夢;九、出入都有神祇守護;十、能夠多遇到殊勝的佛法因緣。堅牢地神也說,在未來世以及現在的眾生,如果能在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做這樣的供養,就能夠得到以上這些利益。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地神对地藏菩萨的敬仰,并指出供奉地藏菩萨所能带来的种种现世利益,强调了供养地藏菩萨能获得福报,以及能够让住所获得平静与安宁。
復白佛言:「世尊!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銷滅。」
佛告堅牢地神:「汝大神力,諸神少及。何以故?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葦,穀米寶貝,從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千倍於常分地神。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菩薩,及轉讀是經,但依地藏本願經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擁護之。勿令一切災害,及不如意事,輒聞於耳,何況令受?非但汝獨護是人故,亦有釋梵眷屬、諸天眷屬,擁護是人。何故得如是聖賢擁護?皆由瞻禮地藏形像,及轉讀是本願經故。自然畢竟出離苦海,證涅槃樂。以是之故,得大擁護。」
解讀:堅牢地神又向佛陀稟告,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有這部經典和地藏菩薩的形像,而且這個人還能讀誦經典,供養菩薩,那麼他將會時時刻刻、日日夜夜,以自身的神力,來保護這個人,甚至水災、火災、盜賊、大大小小的橫禍和一切惡事,都會消失滅絕。佛陀稱讚堅牢地神,你的神通力量廣大,沒有其他神祇能夠比得上。為什麼呢?因為閻浮提的土地,都是由你來守護。甚至連草木、沙石、稻米、竹葦、穀物、寶物,都是從土地而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力量。你又常常稱揚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之事,你的功德和神通,都遠遠超過一般的地方神祇。因此,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地藏菩薩,並且讀誦這部經典,只要依照地藏菩薩的本願來修行,你都應該以你的神通力量,來擁護他們,不讓他們聽到任何災害,以及不如意的事情,更不用說讓他們受到這些災害了。不僅是你獨自守護這個人,還有釋梵的眷屬,以及其他諸天的眷屬,也都會一起保護這個人。 為什麼他們會得到如此多的聖賢守護呢?這是因為他們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並且讀誦這部《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緣故。他們自然能夠畢竟脫離苦海,證得涅槃的安樂。正因如此,才能得到如此大的守護力量。这段详细描述了坚牢地神所能带来的护佑,强调了读诵此经和供养地藏菩萨能得到各种护佑,并且得到诸天眷属的护持,最终能够获得解脱。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所謂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紅毫相光、大紅毫相光、綠毫相光、大綠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慶雲毫相光、大慶雲毫相光、千輪毫光、大千輪毫光、寶輪毫光、大寶輪毫光、日輪毫光、大日輪毫光、月輪毫光、大月輪毫光、宮殿毫光、大宮殿毫光、海雲毫光、大海雲毫光。於頂門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諸大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聽吾今日於忉利天宮稱揚讚歎地藏菩薩於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議事、超聖因事、證十地事、畢竟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事。」
解讀:此段描述了佛陀放光现瑞,并准备开始宣说地藏菩萨的功德。这时,世尊从头顶放出百千万亿种大毫光,包括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等。在顶门上放出如此多的毫光之后,佛陀发出微妙的声音,告诉所有大众,包括天龙八部、人以及非人等,今天他将在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在人天中所做的利益众生之事,这些事情都是不可思议、超出世俗的,也是能够证得十地菩萨果位,永不退转于无上菩提的殊胜因缘。这段描述佛陀放光现瑞,以及他要宣说地藏菩萨功德的庄严。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議威神之力,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眾,欲稱揚地藏利益等事。唯願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
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讚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汝今具大慈悲,憐愍眾生,及天龍八部,聽吾宣說地藏菩薩不思議利益之事。汝當諦聽,吾今說之。」
觀世音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解讀:此段描述了觀世音菩薩向佛陀請法。此時,法會中有一位菩薩,名為觀世音,從座位起身,胡跪合掌,向佛陀稟告說,地藏菩薩具備廣大的慈悲心,憐憫受罪受苦的眾生,於千萬億的世界,化現千萬億的身形。地藏菩薩的所有功德,以及不可思議的威神力量,他聽聞到世尊以及十方無量諸佛,都異口同聲地讚歎地藏菩薩,即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仍然不能說盡。現在又蒙受世尊普告大眾,想要稱揚地藏菩薩利益眾生之事,因此他希望世尊能為現在和未來的一切眾生,稱揚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功德,讓天龍八部,以及所有眾生,瞻禮地藏菩薩形像而獲得福報。佛陀告訴觀世音菩薩,你與娑婆世界有很深的因緣,如果天人、龍神、男人、女人、神、鬼、乃至六道中受罪受苦的眾生,只要聽到你的名號、看到你的形像、戀慕你、讚歎你,這些眾生在無上菩提道上,必定不會退轉,常常往生人天,享受種種快樂,因緣成熟時,就能夠遇到佛陀並得到授記。你現在有著廣大的慈悲心,憐憫眾生以及天龍八部,現在就聽我宣說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利益之事,你要好好地聽,我現在就開始說。觀世音菩薩回答說,是的,世尊!我非常樂意聽聞。這段經文引出了观世音菩萨,并以他和娑婆世界的因缘来点明地藏菩萨在这个世界的特殊意义,并为佛陀接下来宣讲地藏菩萨的利益做了铺垫。
佛告觀世音菩薩:「未來現在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盡,有五衰相現,或有墮於惡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當現相時,或見地藏菩薩形像,或聞地藏菩薩名,一瞻一禮,是諸天人,轉增天福,受大快樂,永不墮三惡道報。何況見聞菩薩,以諸香、華、衣服、飲食、寶貝、瓔珞,布施供養,所獲功德福利,無量無邊。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現在諸世界中,六道眾生,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何況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將是命終人舍宅、財物、寶貝、衣服,塑畫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終之時,眼耳見聞,知道眷屬將舍宅寶貝等,為其自身,塑畫地藏菩薩形像。是人若是業報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尋即除愈,壽命增益。是人若是業報命盡,應有一切罪障業障,合墮惡趣者,承斯功德,命終之後,即生人天,受勝妙樂,一切罪障,悉皆銷滅。
解讀:佛陀告訴觀世音菩薩,在未來和現在的各個世界中,如果有天人享盡了天福,出現五衰相,或者將要墮入惡道,這些天人,無論男女,當這些徵兆顯現時,如果能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聽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只要能看一眼、禮拜一次,這些天人的天福就會增長,能夠享受更大的快樂,並且永遠不會再墮入三惡道的果報。更何況是這些天人,看到和聽聞到菩薩名號之後,還能用各種香、花、衣服、飲食、寶貝、瓔珞等來布施供養,那他們所獲得的功德福報,更是無量無邊的。佛陀又接著對觀世音菩薩說,在未來和現在的各個世界中,六道眾生如果臨命終時,能夠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只要一聲經過他們的耳根,這些眾生就能夠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的痛苦。更何況是在臨命終時,他們的父母親屬,能將往生者的房屋、財物、寶物、衣服等,拿去雕塑或繪製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在病人還沒斷氣之前,讓他們用眼睛和耳朵看見聽聞,知道親屬為了他們自身,將要用財物塑畫地藏菩薩像,這個人如果是因為業報而生重病,就能夠藉由這份功德,病痛很快痊癒,壽命也能增加。如果這個人是業報已盡,應當要承受一切罪業,墮入惡道,也能藉由此功德,在命終之後,直接往生到天界或人道,享受殊勝的快樂,所有罪業都能夠完全消滅。这部分突显了地藏菩萨的名号和形象,能给天人和临终众生带来巨大利益,并能超脱三恶道的苦难。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時,或三歲、五歲、十歲已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長大,思憶父母,及諸眷屬,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薩形像,乃至聞名,一瞻一禮,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聞名見形,瞻禮供養。是人眷屬,假因業故,墮惡趣者,計當劫數,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畫地藏形像、瞻禮功德,尋即解脫,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者,即承斯功德,轉增聖因,受無量樂。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禮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滿於萬遍。當得菩薩現無邊身,具告是人眷屬生界;或於夢中,菩薩現大神力,親領是人於諸世界,見諸眷屬。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解讀:佛陀接著告訴觀世音菩薩,在未來的世間,如果有人在年幼時,不論是還在哺乳期、或者三歲、五歲、十歲以下,就失去了父母,甚至失去了兄弟姊妹。當他們長大後,會思念父母和眷屬,但卻不知道他們往生到哪一道、哪個世界、哪一重天。 如果這個人能夠塑造或繪畫地藏菩薩的形像,甚至只是聽聞菩薩的名號,瞻仰禮拜一次,並且持續一到七天,都不要退失初心,持續聽聞名號、瞻禮菩薩、供養菩薩,那麼,這個人的親屬,如果是因為業力而墮入惡道,本應經歷漫長劫數的痛苦,也能夠因為他們子女兄弟姊妹塑造地藏菩薩像,瞻禮的功德,而得到迅速的解脫,往生到人天之中;而本來就往生善道,享受殊勝快樂的親屬,也能夠藉由這些功德,轉增善緣,獲得無量的安樂。 如果這個人,能夠更進一步在二十一天中,一心一意瞻仰禮拜地藏菩薩的形像,並且稱念菩薩的名號滿一萬遍,將能得到菩薩顯現無邊的身形,明確地告知其親屬往生何處;或者在夢中,菩薩會展現大神力,親自帶領這個人到各個世界,去見到他的親屬。 如果這個人,更能每天稱念菩薩的名號一千遍,持續一千天,就能夠得到菩薩派遣當地的土地鬼神,終身保護他,讓他在世時衣食豐足,沒有疾病痛苦,甚至連橫禍都無法進入他的家門,更不用說傷害到他自身了。這個人最終必能得到菩薩摩頂授記,確保未來證得佛果。這段經文強調了地藏菩薩對於幼年失去親人的眾生,具有特別的救度力量。通過塑像、瞻禮、稱名等修行,能够使亡者脱离恶道,使生者获得安乐。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人等,見地藏形像及聞名者,至心歸依,或以香華衣服、寶貝飲食,供養瞻禮。是善男女等,所願速成,永無障礙。
解讀: 佛陀又告訴觀世音菩薩,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發廣大的慈悲心,救度一切眾生;想要修行無上的菩提大道;想要脫離三界的束縛。這些人只要能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聽聞到地藏菩薩的名號,就應當以至誠的心來歸依,或是用香、花、衣服、寶貝、飲食等來供養瞻禮地藏菩薩。如此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所發的願望都能快速成就,永無障礙。
「復次,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現在未來百千萬億等願、百千萬億等事,但當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形像,如是所願所求,悉皆成就。復願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永擁護我,是人於睡夢中,即得菩薩摩頂授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銷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迴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婬、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於睡夢中,悉皆安樂。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臥,永保安樂。乃至逢於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解讀:佛陀又告訴觀世音菩薩,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厭倦了醜陋,多疾病,只要能在地藏菩薩像前,真心瞻仰禮拜,在很短的時間內,此人未來千萬劫的轉生,都能有圓滿美好的相貌,如果他們並不厭惡女身,也能在百千萬億的輪迴中,常為王女、王妃、宰輔或大長者之女,容貌端正,諸相圓滿,這是因為他們真心瞻禮地藏菩薩而獲得的福報。佛陀又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發廣大的慈悲心,救度一切眾生;想要修行無上菩提,脫離三界;只要能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或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至誠歸依、或以香花、衣服、寶物、飲食等供養瞻禮,這些善男子、善女人,所發的願都能快速成就,永遠沒有障礙。佛陀又說,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現在和未來求得百千萬億的願望和事情,只要歸依、瞻禮、供養、讚歎地藏菩薩的形像,所有的願望和祈求,都能夠得到成就。如果他們還能發願讓地藏菩薩以大慈悲,永遠護佑自己,那麼他們在睡眠時,就能得到菩薩的摩頂授記。佛陀又說,在未來世,如果有人對於大乘經典,生起珍重的心,發起不可思議的心,想要讀誦,即使遇到明師教導,也常常是學了就忘,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仍然無法讀誦,這些人是因為過去世有業障,沒有消除,所以才會難以讀誦大乘經典。如果他們能夠聽聞地藏菩薩的名號,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並且以本來恭敬的心向地藏菩薩陳述,再以香花、衣服、飲食、各種玩具來供養菩薩,然後取用一杯淨水,放在菩薩像前,經過一日一夜,之後再合掌祈求飲用,飲用時,要面向南方、真心誠意。飲用完畢後,要謹守五辛、酒肉、邪淫、妄語、以及殺害之戒,持續一七日或三七日。這樣的人,就能在睡夢中,清楚地看到地藏菩薩顯現無邊身,並在這人身上灌頂。當他們從夢中醒來,將會變得聰明,對於經典,只要聽過一遍,都能夠永遠記住,不會忘記一句一偈。 佛陀又說,在未來世,如果有人衣食不足、所求不順、多病多災、家庭不和、眷屬分散,或常常遇到橫事、睡夢中經常感到驚恐。這樣的人,如果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看見地藏菩薩的形像,至誠恭敬,並且念誦菩薩的名號滿一萬遍,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會逐漸消失,他們將會獲得安樂,衣食豐足,即使在睡夢中,也能感到安穩。佛陀又說,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因為生活、公事、私事、生死大事、急事等而進入山林,橫渡河流,甚至是大海,或是經過危險的道路,他們應當事先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一萬遍,所經過的土地,都有鬼神來守護,讓他們無論行走、站立、坐臥都能永遠平安喜樂。甚至遇到虎狼獅子等猛獸,或是各種毒害,都不能傷害他們。 这段经文描述了听闻,供养,瞻礼地藏菩萨像所带来的巨大功德利益,并说明至心修持、持戒和念诵地藏菩萨名号可以获得智慧、平安、远离灾厄,能使众生所求如愿,并能超脱生死轮回之苦。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於閻浮提,有大因緣。若說於諸眾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眾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吾觀地藏威神力, 恒河沙劫說難盡, 見聞瞻禮一念間, 利益人天無量事。 若男若女若龍神, 報盡應當墮惡道, 至心歸依大士身, 壽命轉增除罪障。 少失父母恩愛者, 未知魂神在何趣? 兄弟姊妹及諸親, 生長以來皆不識。 或塑或畫大士身, 悲戀瞻禮不暫捨, 三七日中念其名。 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 縱墮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 即獲摩頂受聖記。 欲修無上菩提者, 乃至出離三界苦, 是人既發大悲心, 先當瞻禮大士像, 一切諸願速成就, 永無業障能遮止。 有人發心念經典, 欲度群迷超彼岸, 雖立是願不思議, 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 於大乘經不能記。 供養地藏以香華, 衣服飲食諸玩具, 以淨水安大士前, 一日一夜求服之, 發殷重心慎五辛, 酒肉邪淫及妄語, 三七日內勿殺害, 至心思念大士名。 即於夢中見無邊, 覺來便得利根耳, 應是經教歷耳聞, 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 能使斯人獲此慧。 貧窮眾生及疾病, 家宅凶衰眷屬離, 睡夢之中悉不安, 求者乖違無稱遂。 至心瞻禮地藏像, 一切惡事皆消滅, 至於夢中盡得安, 衣食豐饒神鬼護。 欲入山林及渡海, 毒惡禽獸及惡人, 惡神惡鬼并惡風, 一切諸難諸苦惱。 但當瞻禮及供養, 地藏菩薩大士像, 如是山林大海中, 應是諸惡皆消滅。 觀音至心聽吾說, 地藏無盡不思議, 百千萬劫說不周, 廣宣大士如是力。 地藏名字人若聞, 乃至見像瞻禮者, 香華衣服飲食奉, 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迴法界, 畢竟成佛超生死。 是故觀音汝當知, 普告恒沙諸國土。」
解讀:佛陀告诉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在阎浮提具有很深的因缘,如果详细说出地藏菩萨利益众生,使他们见闻获得利益等事情,即使经过百千劫也说不完。所以,观世音,你要用你的神通力量,广泛流传这部经,让娑婆世界的众生,百千万劫都能永远享受安乐。这时,世尊以偈颂的方式再次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并再次鼓励观世音菩萨要流传此经:佛陀说,他观察到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即使经过恒河沙劫也难以说完,只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见到地藏菩萨、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礼拜地藏菩萨,就能利益人天,得到无量的福报。如果是天龙八部或是凡人,命终之后,应该堕入恶道,只要能够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就能增加寿命,消除罪障。对于年幼就失去父母的人,不知道他们的灵魂往生到哪里,如果能为他们塑画地藏菩萨像,并以悲伤的心情来瞻仰礼拜,在二十一天中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地藏菩萨就会显现无边身,告诉他们亲属的往生去处,即使堕入恶道,也能迅速脱离。如果能不退失这个初心,就能够得到地藏菩萨摩顶授记。如果有人想要修行无上菩提,乃至脱离三界之苦,首先就应该以慈悲心瞻礼地藏菩萨,就能使一切愿望迅速成就,没有任何业障能够阻碍。如果有人发心读诵经典,想要度脱众生,但却因业障深重,无法记住经文。只要以香花、衣服、飲食、玩具來供養地藏菩薩,並以一杯清水,安放在地藏菩薩像前,經過一日一夜,祈求飲用,飲用時要發恭敬心,並謹守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和殺害等戒律,三七日内,至心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就能在夢中看見地藏菩薩顯現無邊身,並為此人灌頂,醒來後,就能獲得聰明的智慧,對經典只要聽過一次,就能永遠記住,不再忘記一字一句。这都是因为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力量,才能让人们获得如此的智慧。 如果有貧窮疾病、家宅衰敗、眷屬離散、睡夢中不安,或是其他不如意的事情,只要至心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一切惡事都會消滅,連在睡夢中都能感到安穩,並能獲得衣食豐足和鬼神護佑。 如果有人想要進入山林、渡過大海、或者經過險惡的道路,或遇到毒惡的禽獸、惡人、惡神、惡鬼、以及惡風等種種災難,只要瞻仰禮拜和供養地藏菩薩,這些災難都能夠消除。觀世音,你應當真心聽我說,地藏菩薩的功德不可思議,就算經過百千萬劫也難以說盡,你要廣為宣說地藏菩薩的這些力量。 如果有人能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甚至瞻仰禮拜,以香花衣服和飲食來供養,就能得到百千種美好的安樂,如果能將這些功德迴向給法界,最後必定可以成佛,超出輪迴生死。 因此,觀世音菩薩,你應當知道,並廣為告知恆河沙數的諸佛國土的眾生。这段经文以偈颂总结了地藏菩萨的威神力和不可思议的功德,强调了听闻、瞻礼、供养地藏菩萨所能获得的巨大福报,并再次嘱咐观世音菩萨要广为流传这部经典。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舉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何況更落五無間及阿鼻地獄,動經千萬億劫,無有出期?
「地藏!是南閻浮提眾生,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億化度,隨其根性而度脫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眾,付囑於汝。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隨業報應,落在惡趣。臨墮趣中,或至門首,是諸眾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是諸眾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於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在未來天人眾, 吾今殷勤付囑汝, 以大神通方便度, 勿令墮在諸惡趣。」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於生死中,速得解脫。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於無上道,永不退轉。」
解讀:佛陀舉起金色手臂,再次摩頂地藏菩薩的頭頂,並對地藏菩薩說:地藏!你的神力不可思議,你的慈悲不可思議,你的智慧不可思議,你的辯才不可思議。即使十方諸佛,讚歎宣說你不可思議的事蹟,經過千萬劫的時間也說不完。地藏!地藏!你要記住我今天在忉利天宮,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中,再一次把那些還沒能脫離三界,仍然在火宅中的人天等眾生,都交付給你。千萬不能讓這些眾生,再墮入惡道,即使是一天一夜,都不要讓他們墮落,更何況是墮入五無間地獄和阿鼻地獄,經歷千萬億劫,都無法出離。 地藏,南閻浮提的眾生,他們的志向和本性不定,作惡的習性又很重,即使發了善心,也會很快退失,如果遇到惡緣,惡念就會不斷地增長。因為這個原因,我將自己的身形,分成百千億,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教化他們,希望能夠根據他們的根性,度脫他們。 地藏,我現在殷勤地將這些天人眾生交付給你。在未來的世間,如果有天人,或是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中,種下微小的善根,即使像一根毛髮、一粒微塵、一滴水那麼微小,你都要以你的道力來保護他們,幫助他們逐漸修成無上菩提,不要讓他們退失道心。而且,地藏,在未來世中,如果天人或人類,因為業力的報應,而墮入惡道,在將要墮落的時候,如果能念出一個佛號、一個菩薩名號,或者一句一偈的大乘經典,你就要用你的神通力,用方便法門來救拔他們。你要在這些眾生所在之處,顯現無邊的身形,將地獄摧毀,讓他們往生到天界,享受殊勝的快樂。 佛陀接著又以偈頌再次強調,「現在和未來的諸天、眾人,我現在殷勤地把他們都交付給你,你要以神通力方便度化,不要讓他們墮入惡道。」 當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胡跪合掌,向佛陀稟告,他不會讓佛陀擔憂。在未來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對於佛法能起一念恭敬心,他也會以百千種方便,度脫這個人,讓他們在生死輪迴中,能快速得到解脫。更何況是聽聞佛法的教誨,並能夠念念修行的人,自然就能在無上的菩提道上,永不退轉。這段經文描述了佛陀对地藏菩萨的嘱托,以及地藏菩萨的誓愿,强调了地藏菩萨的慈悲和救度众生的决心。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於如來讚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等,略而說之。」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銷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解讀:此段描述了虛空藏菩薩請法,以及佛陀開示稱名、瞻禮地藏菩薩的利益。當時,法會中有一位名為虛空藏的菩薩,他向佛陀稟告,說他從來到忉利天宮,就一直聽聞如來讚歎地藏菩薩的威神力量,實在不可思議。他想請問,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及所有天龍等眾,如果能夠聽聞到這部經典,以及地藏菩薩的名號,或是瞻禮地藏菩薩的形像,能得到幾種利益? 希望佛陀能夠為未來和現在的一切眾生,簡略地說一說。佛陀告訴虛空藏菩薩,你們仔細聽著,我現在就為你分別解說。如果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並且聽聞到這部經典,甚至是讀誦經文,以香、花、飲食、衣服、珍寶等來布施供養,並且讚歎瞻禮,就能獲得二十八種利益:一、天龍護念,二、善果日增,三、集聖上因,四、菩提不退,五、衣食豐足,六、疾病瘟疫不近身,七、遠離水火之災,八、沒有盜賊厄難,九、眾人欽敬,十、得到神鬼的幫助和擁護,十一、女人可以轉為男子之身,十二、可以轉生為國王、大臣之女,十三、相貌端正美好,十四、多往生天上,十五、或許能為帝王,十六、具有宿世的智慧,了解過去的事,十七、所求都能如願以償,十八、眷屬歡樂和睦,十九、各種橫禍都消滅,二十、所受的惡業都永遠消除,二十一、無論去哪裡都能暢行無阻,二十二、晚上做夢都感到安樂,二十三、先往生的親人都能脫離痛苦,二十四、能承襲過去所種的福報而投生善處,二十五、能夠受到諸佛菩薩的讚歎,二十六、聰明又具有智慧,二十七、具有豐富的慈悲心,二十八、最終必定能夠成佛。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銷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解讀:佛陀又接著說,如果現在和未來世,天龍鬼神,能聽聞地藏菩薩的名號,禮拜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聽聞地藏菩薩的本願事蹟,並且讚歎瞻禮,就能獲得七種利益:一、能迅速超越到聖賢之境,二、能消除過去的惡業,三、能得到諸佛的護佑,四、在菩提道上不會退轉,五、能增長原本的修行力量,六、能夠通達過去世的因緣果報,七、最終必定能夠成佛。
爾時,十方一切諸來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如來,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聞釋迦牟尼佛,稱揚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歎未曾有。是時忉利天,雨無量香華,天衣珠瓔,供養釋迦牟尼佛,及地藏菩薩已。一切眾會,俱復瞻禮,合掌而退。
解讀:這時,十方一切前來參加法會的諸佛如來,以及大菩薩、天龍八部,聽聞釋迦牟尼佛讚歎地藏菩薩大威神力不可思議,都感到從未有過的讚嘆。這時,在忉利天宮,降下了無量的香花、天衣和珠寶瓔珞,以供養釋迦牟尼佛和地藏菩薩。所有與會的大眾,再次向佛陀和地藏菩薩瞻仰禮拜,並合掌退下。这段经文总结了听闻、瞻礼、供养地藏菩萨所能获得的种种殊胜利益,以及佛陀对地藏菩萨的高度赞扬,也为整部经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结
《地藏菩萨本愿经》下卷,从利益存亡品开始,围绕着地藏菩萨如何利益人天众生展开,详细阐述了临终助念、设斋供养、称念佛名等种种法门,强调了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与救度众生的方便,以及修持地藏法门所能获得的不可思议功德利益。下卷内容更加侧重于实践和应用,为末法时代的众生提供了明确的修行指导和解脱路径。